顺德两会时间,教育、医疗、环境整治、美丽村居建设……你最关心哪个话题?
作为一名家长,我最关心的是教育。
顺德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提出,实施义务教育提质工程,加强区级统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打造不少于2所全市领跑的初中。启动顺德高新区学校等3所学校新扩建工作,推动华师附属顺德北滘学校初中部、新逢沙小学、新南江中学等5所学校建成招生,加快建设杏坛实验中学、乐从葛岸片区小学,完成11所幼儿园改扩建工作。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我为什么觉得振奋?先来说说两件事:
1、一位朋友的小孩今年在公办小学读六年级,成绩优秀,班主任说只要努力一把,就有机会考上佛山华英学校(度娘了这家学校,资料显示:佛山“国有民办”性质的新型中学,据说这两年顺德流失的大量初中生源都“逃”到了这所学校)。朋友从孩子五年级开始,就关注初中的情况,她给孩子定的三个目标都是民办学校,压根没考虑过顺德的公立初中。
2、另一位朋友的小孩在大良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二年级以上的孩子都在学校午休,但由于生源太多,刚好到他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已经无法安排孩子的午睡问题,如果是在学校午餐只能趴桌子,但一位校长朋友提醒他:一、趴桌子睡觉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影响脊椎生长;二、不趴桌子就要看书或有其他活动,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从早到晚精力旺盛,精神不足就会影响大脑运转,言下之意是会影响学习。自从听到这个善意的提醒,这位朋友一直忐忑不安。
为什么要说这两件事,因为我也是一名家长,我的孩子今年读幼儿园大班,即将面临着入读小学。作为一名新顺德人,为了孩子读书,我早早把户口迁过来,让孩子有了一个读书的机会。但是,这仍然没有消除我的疑虑,我还是会担心学校的师资、教学质量,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午睡、学习、伙食等问题。
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GDP达3163.9亿元的顺德,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的顺德,教育面临着量不足、质不优的尴尬。
你承认吗?
增量提质到底哪个更迫切?
也许有人会说,都一样迫切!对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说,毋庸置疑;但对于实现的过程而言,哪个最迫切先解决哪个!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2019年大良街道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方案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大良教育局摸底了解今年大良适龄儿童户籍人数较往年继续呈大幅増加态势,形势十分严峻,其中入读西山小学、本原小学、顺峰小学、世纪小学、聚胜小学、桂畔小学、鉴海小学和红岗小学的户籍人数均已超出计划招生数。
在我印象中,大良的教育资源最丰富,教育质量也是位于十镇街之首,而且,大良公办学校面临的教育压力已不是今年才出现。
只是大良中心城区才这样吗?NO!
2018年龙江12家公办小学计划招收2025名适龄儿童,但为了缓解压力,招生工作进行了录取方法的大调整,户籍生按照入户本学区时间先后顺序招录,这说明,即使是户籍生,也是先到先得。现在在各镇街,由于学位不足,公办小学的“大班额”问题已经普遍存在。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新增学位,即使需要一个过程,但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实现目标似乎不难。
提升教育质量,要靠学校、校长、各位老师们等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这其中还牵涉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人才待遇的问题……其中有政府不可控的因素存在。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我们不能舍弃。但增量提质不能同时实现,顺德该怎么办?!
凝聚力量,绘就教育新蓝图
教育,从来都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绘就新教育,顺德需要决心与魄力!!!
记得去年顺德两会上,区委书记郭文海提到教育问题时说到:一个地方,人才是第一位的,顺德需要思考如何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希望学校、老师等各方和区委区政府一起努力,推动顺德教育增量提质,更好满足干部群众的期盼和要求。为此,建议:
1、政府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好资源,避免资源配置全面开花,每年改变一点点,长时间就迎来质的飞跃;
2、区教育部门加大引导,给镇街、学校更多科学的指引。顺德教育提质方面从来不缺动作:大良探索集团化办学、容桂总商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管理、引入高校管理办学……
3、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给教师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对于顺德来说,应该要响应上级精神,贯彻落实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令家长恢复对顺德教育信心最快的捷径。
4、迫切解决教育资源均衡优质问题。教育资源是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城市软实力,目前顺德各镇街、各镇街片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别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只有全区的教育都办好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学区房、名校的迷恋。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